2020年1月20日 星期一

冬令進補吃鍋邀約不斷?醫提醒:三類皮膚問題可能惡化


文/ 國泰醫院皮膚科 主治醫師 曾奕騰

  文章開頭,必須先讓讀者建立一個正確的認知,大家常說的「病從口入」是東方文化(甚至部分西方文化)流傳已久的觀念,但在絕大多數皮膚疾病,這個觀念並不適用,也就是說大部分皮膚病不是因為吃東西造成的!切記!
  話雖如此,仍有部分皮膚疾病,可能因為食物的不當攝取而引發或著惡化。
  首先要注意的是痛風。在寒冷的冬天,吃些暖身的火鍋、羊肉爐、薑母鴨是多數人習以為常的事,如果能搭上爽口的啤酒更是一大享受,但是以上的搭配可能在短時間讓血中尿酸濃度上升,這時"痛風"可能就會找上門了,如果病人本身有腎臟功能不佳,或是在服用特定藥物(例如利尿劑),甚至過去就有高尿酸血症或是痛風病史,發生的機率就更高了。痛風在急性期的症狀:紅、腫、熱、痛,和細菌感染造成的蜂窩性組織炎可能非常類似,病人常常無法區分,因此在皮膚科門診也常碰到急性痛風發作的病人,這時詳細的病史詢問(過去是否曾發生類似狀況)、理學檢查(是否在痛風好發部位)便是醫師診斷的重要依據,必要時需搭配特殊檢查(血液、甚至關節液)幫助鑑別,若是細菌感染需使用抗生素治療,急性痛風則應使用止痛搭配抗發炎藥物(如秋水仙素)治療,視情況使用降尿酸藥物。
  急性蕁麻疹(台語:起清膜)俗稱風疹塊,則是另一類常見,可能因食物誘發的皮膚疾病,冬令進補的食物中常會加入各式食材、藥材、香料或是酒類,患者可能對其中某一種、或數種物質本身產生過敏反應,也可能因為食材存放過久產生的代謝產物誘發急性蕁麻疹。發疹時病人會產生大小不一、通常很癢的膨疹,這些疹子可能在數小時內消退,但是又會長出新的疹子,如此起起伏伏數天至數星期不等,病人需接受口服或注射抗組織胺治療,症狀嚴重時可搭配短期口服或注射短效類固。這裡要提醒民眾,要辨別究竟是什麼造成急性蕁麻疹發作,詳細的病史詢問、釐清近期接觸物質,多半比抽血檢查過敏原更有幫助,即便無法明確找到誘發的過敏原也不用過度擔心,因為治療的原則不變,多數病人在未來不需特別限制飲食,也不一定會再發生急性蕁麻疹。另外藥物或病毒感染也可能引發急性蕁麻疹,如果發疹前有接觸新的藥物或是有感冒、發燒、腹瀉等症狀,亦需告知醫師。
  第三類要提醒病人注意的疾病則是免疫性皮膚病(紅斑性狼瘡、乾癬等)。這些疾病的成因雖然不是食物,而是皮膚本身的免疫系統過度活化或失調造成,卻可能因為進補的食物中,加入會活化免疫系統的中藥材(例如靈芝、人參),造成疾病惡化或是大發作,本身有這類病史的病人應避免過度食用進補食材。另外常見的異位性皮膚炎,病生理學雖有皮膚免疫細胞活化造成皮膚發炎,但是大部分的病人只要在冬天勤擦保濕乳液,即可減少因冬天皮膚過度乾燥引起的發炎現象,不一定會受到食物的影響,因此患者及家屬亦無需過度緊張,患者或家屬可以做飲食日記,紀錄是否真的每次接觸特定食物就會讓皮膚炎惡化,這類情況在兒童較常見(特別是2歲以下),成人異位性皮膚炎則多半食物不會影響發作程度。
  結論,在寒冷的冬天,吃些暖身或進補的食物,可以讓身心靈舒暢,唯本身有特殊病史(痛風、乾癬、紅斑性狼瘡等)病人應酌量攝取,享受過後如果皮膚有狀況應及早就醫,接受正確治療,但不需要過度焦慮。


[原文出處]
國泰醫訊 第 227 期 (2019年01月) 冬令進補與皮膚疾病 (文/曾奕騰 國泰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)
https://www.cgh.org.tw/ec99/rwd1320/allphoto/1900/227.pdf

[媒體引用]
ETtoday新聞雲> ETtoday健康雲 2020年01月17日 20:34
https://health.ettoday.net/news/1628049
健康2.0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