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年紀增長,皮膚可能各式斑塊或贅生物增生,有時醫師為了方便和病人解釋及溝通,可能會以「老人斑」一詞作為這類病灶的泛稱,然而「老人斑」並非正式醫學用語,其所指涉的也不是只是單一種疾病,以下介紹幾種臨床常見的「老人斑」及處置方法。惟須注意,多數處置方法皆無法根除疾病,可能復發或隨年齡增加而形成新病灶。
最常見老人斑:脂漏性角化(Seborrheic keratosis)
臨床上最為常見的老人斑,成因不明(可能因素包含遺傳、個人體質、日曬等),由角質細胞堆積形成。臨床上為單一或多發,膚色至棕色(如伴隨發炎時可呈淡粉紅色),境界分明的斑塊,初期為扁平但可隨時間而曾後凸起,表面常不平整,病患常主訴可將凸出部分摳下,但過後又逐漸增厚,無症狀或有時會癢,惡性變化機率極低。經醫師診斷後,可以雷射、電燒、冷凍、化學燒灼、切除或採取保守觀察追蹤。
曬斑:日光性小痣(Solar lentigo)
亦常被稱作曬斑,可為先天或後天(主要與日曬有關),為皮膚基底層黑色素細胞良性增生。臨床表現為單一或多發,棕色且邊界明顯之平面斑塊,後天者好發於陽光曝曬部位,多數無症狀。多為良性,但少數需與惡性黑色素瘤的鑑別,故於處置前建議由皮膚專科醫師進行正確診斷。處置方法可以雷射、脈衝光、外用藥物、口服藥物、化學換膚或美白藥物導入,如有惡性之疑慮則建議先進行皮膚切片或切除供病理檢驗。
小肉芽:皮贅(Skin tag)
又稱軟纖維瘤(Soft fibroma),台語俗稱「懶散肉」,原因不明(臨床可觀察到與家族史、肥胖、個人體質、懷孕、摩擦等可能有相關性),由表皮及真皮組織共同形成。臨床常見於頸部、腋下及腹股溝等皮膚皺摺處,單一或多發息肉狀突起(連接正常皮膚處常形成較窄之柄),無症狀或會癢,如因外力造成扭轉可能會有疼痛感,惡性變化可能性低。經正確診斷,可採取雷射、電燒、冷凍、化學燒灼、切除或觀察追蹤即可。
小紅斑:櫻桃狀血管瘤 (Cherry angioma)
或稱老年性血管瘤,成因不明(部分病人有家族史,個人體質亦為因素之一),由表皮層包覆表淺真皮擴張之微血管而成。多發或單一,鮮紅色至桃紅色(或紫紅色)界線明顯凸起丘疹,好發軀幹及四肢,無症狀,惡性變化機會極低。經醫師正確診斷,多數無需治療,如欲處理,可考慮冷凍、電燒、雷射或切除。
[原文連結] 今健康 2022-01-05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